中小学教师课题来源有哪些?小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增加教师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但很多中小学教师觉得做课题最难的就是找不到课题,选择合适的课题是做课题研究的第一步。那么,中小学教师课题选题有哪些来源,下文详细为您介绍。
一、 课堂教学
课堂是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主要阵地,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面对的是不断发展的人,每天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有教学有效性问题,有教学方法问题,有教学内容问题,有课堂评价问题等等。在同样的课堂,不同的教师遇到的问题各不相同,不同的学科遇到的问题各不相同;同一个老师,在不同的班级遇到的问题各不相同,在不同的时间遇到的问题也不相同。因此,课堂教学可以说时时处处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教师们去研究和解决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每一个问题都是潜在的课题,可以说,课堂教学是中小学教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课题之源。比如,2013年海南省立项的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大部分都是来源于课堂教学的,其中有《有效教学实验学科课堂教学范式的构建研究》《“六环节”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研究》《三亚市“226”有效教学实验的探索与实践》《自主多元五过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高中语文序列化作文教学与课程资源整合研究》等有关课堂教学方面的课题都被立项为重点课题,2014年立项的中小学课题中也有14项是关于课堂教学方面的。从历年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的情况来看,60%以上都是来源于课堂教学方面的课题。
二、 班级管理
由于每个中小学老师都要担任班主任,班级管理是每一位中小学老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都无法避免的一项工作。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进行各种沟通交流,建立各种类型的师生关系,形成各种班级氛围,建立各种班级管理制度,建设各种班级文化,这些都是中小学教师课题的重要来源。况且,班级管理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具有创造性的管理活动与教育活动,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学生都是中小学教师需要认真研究的对象,都是一个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比如,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教师们需要深入了解、具体分析和研究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了解学生的不良行为出现的内在原因,如何采取有针对性的矫正措施帮助学生改正不良行为。面对一个新的班级,教师们要研究如何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如何建设科学、规范、民主的班级管理制度,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等等。从海南省近几年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与立项情况来看,班级管理方面的课题相对比较少,2013年海南省立项的课题仅有《新课标下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一项,2014年海南省立项的121项课题中则没有一项是关于班级管理研究的。可见,班级管理方面的课题基本上被中小学教师忽略,但班级管理也是中小学老师遇到问题较多的方面,包括学困生问题、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学生不良行为习惯问题、厌学问题、早恋问题、网络游戏成瘾问题等等,这应该是中小学教师挖掘课题的又一富矿。
三、 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是中小学老师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问题与困惑、交流教育教学经验的有效途径,是每一个中小学教师都要经常参加的。教研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过程,通过教研活动可以更清晰、更深入的发现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真问题,从而为中小学教师提供更加可靠的课题来源。教研活动与科研活动实质上都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二者是相辅相成,密切联系的。一方面,教研活动是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直接联系的,是教育科研的实践基础与灵感来源。另一方面,教研成果往往是个别的、具体的、不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科研活动正好是教研活动的提升,通过科研来对教研成果加以系统的、科学的提炼总结,进行思维加工和理论提升,使之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教育规律。在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中,有效教学一直是热门的研究主题,因为有效教学也是中小学老师教研活动中最常见的主题,通过教研活动的交流和研讨,老师们更容易从中寻找和挖掘到有效教学的研究课题,例如,2014年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中有效教学研究主题的课题有《初中化学趣味性有效教学方式的研究》《高中化学实验有效性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研究》等,这些研究课题与老师们平时的教研活动是密切联系的。因此,教研活动无疑是中小学老师寻找和提炼研究课题的重要源泉。
四、 教材文本
教材不但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与依据。中小学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备教材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那么备教材就必须研究教材。教材作为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应该也必须是中小学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重要来源,中小学教师只有通过对教材的深入、系统的研究,才能真正把握教材的内容、体系、思想和特点,才能更好的运用教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通常要对教材文本中描述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那么如何做好教材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就是要求教师全面、系统、准备把初中语文教材中所呈现出来的人物形象的特点、角色、心理等,于是,中小学教师就应该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从多角度来研究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人物形象,从而可以提炼出以下可供研究的课题:《初中语文教材中人物性别角色研究》《初中语文教材中领袖人物研究》《初中语文教材中英雄人物研究》《初中语文教材中人物正反面角色研究》《初中语文教材中女性人物角色研究》《初中语文教材中人物描写方法研究》等等。同样,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政治等各学科教材都可以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从不同的角度提炼出许多可研究的课题。
五、 课堂观察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教师要做一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人。首先是要善于观察自己的课堂,在自己的课堂上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语言、行为、眼神和心理反应等,善于观察课堂中所发生的各种现象,并对所观察到的行为、现象进行描述、分析、思考和解释,形成可供研究的课题,从而能够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作出调整和优化。其次是要善于观察别人的课堂,可以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四个维度[3]观察学生、教师及课程实施的全过程,并对所观察到的信息进行整合,提炼出其中值得学习借鉴的经验和存在的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的具体问题,例如,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是如何进行的?如何才能让这种更有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有哪些不适当的?如何改进?如何凸显课堂的学科性?课堂互动、对话、交往等过程是否有效?如何优化?等等这些问题就是课题研究的重要来源。例如,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肢体语言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提问艺术研究》《语文课堂教学“热闹度”的把握研究》等就是基于课堂观察而提出的。可见,无论是课堂的自我观察,还是观察别人的课堂,都可以从中找出很多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和课题来源。
六、 教学反思
美国教育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公式是“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教学反思是贯穿于每一个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全过程的,是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可见,教学反思对于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何等重要。但教学反思不是简单的回顾和反省,不是简单的写几篇反思文章,而是要求教师以研究者的姿态,对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行为、教学理念、教学效果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和研究,其实质是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和再实践的过程。中小学教师必须要将反思上升到研究的高度,将每一次反思的问题都当做一个课题来研究,才能真正找出问题的关键,突破问题的瓶颈,实现教学经验的升华和专业成长向更高层次迈进。例如,通过对高中毕业班数学试卷讲评课低效率的反思,确定课题《高三数学试卷讲评课有效策略研究》;某小学数学教师所带二年级学生数学计算正确率不高,计算速度也很慢,于是反思其中主要原因是什么?有没有提高正确率和速度的有效措施是什么?提出一个课题《提高小学二年级学生数学计算正确率和速度的方法研究》等等。可见,教学反思自然而然就成为中小学教师课题的固有来源,要确定一个研究课题,反思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只有通过反思才能发现问题,只有找出问题才能提炼出可研究的课题。
七、 学习交流
学习交流对中小学教师教师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通过学习交流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学习交流的形式非常多,可以是读书、研讨、培训、考察等,可以是校内学习交流,也可以是校外学习交流,可以是同学科、同学段、同年级之间,也可以是不同学科、不同学段或年级之间。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多种对象之间的学习交流活动,不但可以拓展自己的视野,同时也可以为自己带来许多新的思想和观念,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也会有许多启示。那么,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发现新思想、新观念、新举措,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使自己得到新启示,找出新问题,开展新研究。学习是创新的基础,交流是思想的源泉,通过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为寻找新的研究课题奠定知识基础,通过与他人交流,触发思想的火花,从而为解决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问题找到研究的突破口。任何一个课题研究都必须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只有通过学习已有的文献资料,把握已有研究现状,才能找到有意义的、有创新价值的的研究课题。可以说,学习交流既是课题的重要来源,也是开展有意义的课题研究的重要前提与基础。通常,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都要求课题组在收到立项通知书一个月之内举行开题论证会,开题论证会实际上就是一个学习交流会,课题组成员通过举办开题论证会向开题论证专家学习和交流,从而能够更好的明确课题研究内容,理清课题研究思路,把握课题研究的正确方向,少走弯路和错路。
八、 成果运用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中小学教师经常要借鉴和运用别人已有的教育科研成果,以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但很多情况下,别人的成果是无法死搬硬套的,是需要我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再研究和再实践。即使有些成果可以直接运用,但是在运用的过程总是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积极主动的开展研究,找出解决的办法。例如,关于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多研究成果,那么在农村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上如何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就必须针对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提出课题《农村低年级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研究》进行再实践再研究,从而将一般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具体化为适合本校和本班的本土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近几年立项的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效教学范式建构研究》《**学校中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学校高中物理实验分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等均属于已有成果运用的再研究。
九、 改革热点
2013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发布,《决定》指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教育领域的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陆续推出,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师交流轮岗等改革热点无不影响着每一位中小学教师,影响着中小学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这些改革热点问题就是中小学老师课题研究的重要来源。比如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将直接影响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那么,面对这些不断深入推进的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中小学教师如果来主动适应?如何按照改革的要求来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具体来说,面对新的考试招生制度,学科教学该如何调整?课堂教学该如何改进?教学评价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如何开展?等等这些具体问题,都是值得中小学老师需要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进行研究的。从近几年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立项情况来看,中小学老师对教育改革热点问题关注的还不够,鲜有此类课题申报和立项,建议中小学教师在课题选题时可以有意识的多关注教育改革热点问题。
十、 课题指南
如果说以上九个方面是需要中小学教师主动去发现和寻找的课题来源,那么课题指南则是可供中小学教师被动选择的课题来源。课题指南是为了给课题申请人在选题时提供方向性指导和参考的官方文件,各级教育科研管理机构会定期或不定期就目前所面临的教育重点、热点、难点和急于解决的问题,发布一些教育科研课题指南供课题申请人选题参考。例如,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2011年和2012年发布了年度课题指南,2013年至2015年则只发布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招标(国家重大)课题指南,一般课题不再发布指南。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除了每五年会发布一次课题指南之外,2013年和2015年还发布了年度课题指南。这些课题指南可以作为中小学教师选择课题研究时进行参考,可以从指南中了解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从而使自己的选题能够更具有时代性和科学性。但值得特别提醒的是,课题指南实际上只是为课题申请人提供选题的基本方向和思路,课题指南中的题目一般情况下都不宜直接作为研究课题,课题申请人还必须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缩小研究范围,明确研究对象,聚焦研究内容,否则很容易出现选题过大的问题,特别是对中小学教师的课题来说,更应该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选题要精准小,忌假大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