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成果简介要包括该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略写):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或对策建议(详写);成果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以及社会影响(略写)。课题研究成果简介主要由课题负责人撰写,文章内容要层次清楚、观点明晰、用语准确、文风朴实,要有实质性内容,并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不得简单排列篇章目录。本文为大家提供案例。
一、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作文教学一直是令语文教师伤透脑筋的难题。传统做法是教师对学生的作文从字、词、句到立意、构思、选材等诸多方面逐一精批细改,然后写出评语,再给出等级或打出分数。这种方法的确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久而久之,教师越改越累,越改越烦,而学生却养成依赖、懒惰的习惯。最主要的是学生的写作水平没有任何的提高。如何有效地改变这一现状,并使学生积极、乐观的投入到作文评改中来,这是我们语文教师必须直面的一个问题。因此,作文评改方法创新研究势在必行。
新课改强调重视对学生作文的评价,不仅要注意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既是对学生作文情况的检查、评估、交流和总结,又是对学生继续修改作文的指导。因此,作文评改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我们语文教师一直被作文教学的“高耗低效”所困扰着。学生怕写作文,写出的文章空洞无味,言不由衷。久而久之,学生对写作文失去兴趣,甚至视作文为畏途。一见作文就头痛。每次批改作文,老师辛辛苦苦字斟句酌,精批细改的作文发下去后,学生并不领情。教师在作文本上批改出的错别字、错误标点、语句不通、结构内容等有必要修改的问题学生并不重视,甚至视而不见。只是看一下分数和评语就合上本子,万事大吉了。教师精疲力竭,学生收效甚微。
针对上述情况,为了走出这种困境,激发学生主体参与写作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作文教学中愿学、乐学、会学。我们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本着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的精神,在作文评改时,教师精心准备,采取“简要总评──逐条引评──自己修改──互改交流──编辑成集”这几个环节进行。让学生参与到作文评改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二、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或对策建议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作文评改对于评价学生的写作水平、发现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对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有着重要的作用。要想不断提高写作水平,写出好文章,对文章进行反复推敲,再三修改时十分必要的。不论是教师评改还是学生自主评改,哪一方面都不容忽视。但实践证明,教师在学生作文评改中发挥的作用并没有我们想像的大,相反,暴露出了极大的局限性。学生自主性评改作文的方法,既能培养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认真作业、反复修改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用新课改的先进理念做指导,来革新传统落后的作文布置、批改、反馈的途径和方法,无疑对高中作文新课改的全面深入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加之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高中年级学生,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讨论法、问卷调查法、教育行为研究法和同步材料总结法。研究结果表明:作文教学合理运用学生自改互评作文的方法,能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促进其写作能力、评价能力和鉴赏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充满民主气氛的现代教育模式的构建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用它替代教师评改这种传统的评改方式,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写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把作文教学中的“教”与“学”、“评”与“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般来说,学生的评改能力要多于写作能力,这样就使自我评改和互相评改成为可能。为了使学生评改时有依据,有遵循,尊重他人的劳动,根据《课标》的要求,我们制定出:
1、提出学生自改互评的内容要求
2、教给学生自改互评的基本方法
3、实施学生自改互评的教学方法
不同的文体应根据作文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有目的、有重点地确立不同的标准,这一点需老师在确定文体后按照作文教学计划因题而定。至于文章中那些属于思想高度问题、生活深度问题、情感的蕴蓄问题、表达的技巧问题等,要靠学生平时的基本功,远非一两次修改可求,故未在修改目标中作重点强调。
从学生习作完成初稿,到教师总评引评,再指导学生分组、交流,根据评改内容和要求自改和互评同学的作文,然后相互提出回馈,在根据回馈加上个人的判断,最后重写自己的作文。这便就是作文自改互评的基本模式。学生作文评改能力是逐步形成的,必须经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在实验中,我们也力求作文评改的方法和手段多样化。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一)教师总评引评,典型引路。在指导学生作文自改互评之前,首先有必要向学生阐明学生互评作文的意义,转变学生的观念,纠正学生认识上的误区,解除学生的顾虑,激起他们对互评的热情,为后面的实验作好思想准备。当学生习作完成初稿后,老师可以先进行粗略的审阅,在学生的作文草稿中找出几篇质量不同的典型案例投影让学生阅读,总体感知文章内容,然后大家口头评论,看文章的内容是否真实,结构是否完整,层次是否清晰,用词造句是否恰切,文题是否相符。最后由老师运用修改文章统一符号用红笔对文章作增、删、改、调的示范批改,对学生的作文可以“鸡蛋里挑骨头”,对质量较差的作文则力求找出闪光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增强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激励他寻找新的成功。在示范批改的过程中,学生从作文实例的具体指导明确了修改标准,掌握了一整套修改文章的统一符号和修改方法,为自己修改作好了准备。这样,教师的改与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就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二)优势互补,集思广益,分组修改。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批改小组,小组人数以4至8人为宜,依据自愿原则和互补原则。前者以求和谐的人际关系作为心理保证,后者为写作水平高低互补以合理的人员配备作为互评的能力保证。选出1名至2名组长,必须是认真负责的,最好也是写作水平比较高的。他们主要负责收发作业、安排批改、组织小组评议和推荐佳作的工作。为了增强学生批改效果,可以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作文的要求将批改步骤写在黑板上:比如①改错字;②改错句;③改正表达不恰当的语段;④找出不正确或不恰当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式;⑤写出评语草稿等等。批改时,每人发给一篇文章根据步骤进行,修改小组成员可以轻声交谈、切磋研究、讨论修改。老师巡回指导,了解批改情况,帮助解决批改中的疑难问题,帮助有困难的小组或同学,只作提示,决不包办修改。批改后各组代表谈意见,推荐在评改中发现的优秀作品和精彩片断在班上读给学生听,供大家欣赏品味,这样做对好的同学是个鞭策,对差的学生是个促进。最后,还通过全班讨论评出最佳“批改小组”,并挑出修改成功的文章若干篇,由学生本人在班上朗读或张贴在学生园地里,以示表扬。
(三)深化理解,自我修改,完成写作。这一环节是成品作文的最终实现,即变“他人改自己的”为“自己改自己的”。当大部分同学明确了修改重点,掌握了修改方法后,逐步放手自改。学生自改时要求反复吟诵,通过慢速阅读、快速默读等形式发现问题、分析修改。再把修改后的习作读给其他同学或家里人听,请他们提意见,再进一步修改。学生自批改后,还可以让学生谈作文修改的好处,谈自己在修改中的体会,让他们知道怎样修改,提高他们的自能作文水平。这样做,教师可以从繁重的批改中解脱出来,考虑学生作文中更重要的问题,加强指导,使学生逐步具备出口成章、下笔成文的本领。
在整个学生作文自改互评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统观全局,把握重点,象指挥家一样指挥全过程。从浏览、分析、记录到指导修改,再到总结。但要注意,老师只起引导作用,绝不以包办代替,每个环节都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修改的全过程。评改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或侧重自评自改,或侧重互评互改,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积极参与,乐意修改。
在学生修改作文中应提醒学生注意:①修改符号要规范;②添加的内容要清楚;③字体要工整不要改变别人的文章的原意;④评语不要面面俱到,应针对这篇文章的具体内容写评语;⑤评语语言可以幽默一些。
三、 成果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以及社会影响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特别在学校教研室的具体指导的帮助下,我们对作文自改互评进行了有计划、有步骤的研究和实验工作,使实验工作,逐步沿着正规化、科学化的道路健康发展。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实验课效果来看,学生已经越来越适应和认可这种互评方式,实验课的效果也日趋向好的方面发展。我们曾对学生进行了两次“适应作文评改方式的问卷调查”,从问卷调查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对作文自改互评的认可。
(二)从实际评价效果来看,自改互评,不定期举办班内、校内作文展评,对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有促进 。
(三)作文自改互评对学生的评价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有的甚至表现出很高的水平。
(四)在这次实验过程中,产生了不少的学生优秀作文,我们将这些优秀的作品集中选编在学校校刊《彩色雨》, 给广大师生利用课余时间研究与点评作文搭建了平台。
(五)在理论方面我们也有了一定的突破。参与实验的老师每人结合自己的实践和体会,撰写了论文,有些论文,已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