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为什么要做小课题研究?小课题或者说是微型课题,大致由这么几个定性:小步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小课题研究抓取的问题小,参研的人数少,课题组织的方法灵活多样,因此可以说很适合一线老师进行研究。
一线教师教学任务重,工作量大,很难抽出很多的时间去进行复杂教育问题的思考与研究。但是一线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都会碰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有时也会取得拍案叫绝的发现……老师们如果把这些东西自然地抓取到课题中来进行研究,就很容易改善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就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能够通过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使自己走上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小课题研究的价值在于通过研究来提高教师的能力,即反思能力、总结能力和改进课堂教学的能力。这三种能力是有层次的,其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学会思考。思考是一种能力,对于同一节课、同一个问题,甚至是同一种现象,不同人思考的内容和认识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比如,对同一节课的评价,有些教师的点评就能鞭辟入里、条理清晰、环环相扣、入木三分,这就是一种能力的体现。这种能力不是天生的,往往是长期训练的结果。搞课题研究,就是要提高教师的思考能力,不仅要经常性思考,而且要知道思考什么、怎么思考等,只有这样教师的思考才会更敏锐、更深邃。
学会总结。总结是研究过程中基于思考基础之上的一种归纳能力。工作或生活中的问题需要总结,亮点需要总结,成功经验需要总结,失败经历也需要总结。这些总结是个人思维系统化、逻辑化、体系化的过程,是思考的升华与提炼。在工作中,有些教师在谈论某个问题的时候常常滔滔不绝,但一旦让他形成文字性材料就“卡壳”了,究其原因就在于不善于总结,不善于表达。而课题研究的过程就是提高总结能力,培养表达能力,提高思维的缜密性和逻辑性的过程。
学会改进课堂教学的能力。学会反思、学会总结是必要的,但学会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才是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在课题研究中,教师在反思和总结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己的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处理能力等,以适应不同教学对象、不同教学任务、不同课型的要求。这些能力是一名教师专业水平的真实体现。